【杉木价格网】11月14日消息:日前,北京林业大学在杉木种子休眠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新进展。为合理地人为控制种子休眠状态提供了新思路,有关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上。
种子休眠是植物应对不利环境的一种适应对策,可阻止作物的成熟种子在收获前萌发,从而有效避免减产。打破种子休眠状态可促进种子萌发,在作物种植和林业育苗中实现整齐出苗。
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及调控机制,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。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团队以我国重要经济林树种杉木为研究对象,综合使用透射电子显微技术、转录组测序、降解组测序和高效液相色谱—质谱等技术,深入研究了木本植物种子休眠释放和诱导过程中发生的细胞学、基因表达和激素水平等方面的变化,系统阐释了杉木种子的休眠循环过程及其调控机制。
通过与其他植物种子进行比较,研究人员发现在休眠释放过程中,杉木种子不仅具有其他生理休眠种子类似的细胞学变化,而且在基因表达和激素水平及敏感性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独特性。此外,杉木种子在原生休眠释放和次生休眠的诱导过程中,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调节休眠程度。前者主要通过微调赤霉素敏感性,而后者主要改变脱落酸合成能力。
此研究表明,木本植物种子生理休眠的调控机制,具有不同于草本植物的独特之处,为合理地人为控制种子休眠状态提供了新的思路。
推荐阅读:
我国第一代杉木无性系良种诞生
广西:一老汉为种杉木 毁坏公益林被判缓刑
江西:永丰杉木大径材培育出成果
融安建广西首家杉木组培厂
(来源:中国绿色时报)